“三孟”收集记之四
分类:经典散文 时间:2021-05-07 编辑:小景
“三孟”收集记之四 标签:笑猫日记之塔顶上的猫
孟府,亦称亚圣府,位于孟庙西侧,孟府、孟庙仅一街之隔,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,占地2.1万平方米,始建于宋代,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。
孟府布局严谨,前后七进院落,拥有楼、堂、阁、室共计148间。以主体建筑孟府大堂为界,前为官衙,后为内宅,是我国规模宏大、保存完整、衙宅合一的贵族庄园之一。
孟府大门,面阔三楹,硬山式全木结构。一对精雕石狮子坐在大门左右,昂首挺立。门阶两侧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。黑漆大门上彩绘约2米高的门神。门楣正中悬有匾额,上书“亚圣府”三个贴金大字。
游客进入孟府大门,是第一进院落,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砖瓦小房,是当年差役和守卫人员的居住之处。
院正北为礼门,门洞为三启,正中两扇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,两侧的四扇,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形象,显示出孟府一派威严煊赫的气势。
礼门正中门楣上横书“礼门义路”四字,取意于《孟子万章下》:“夫义,路也;礼,门也。惟君子能由是路,出入是门也。”
游客越过礼门,可以看见一座独具风格的屏门,仪门。
过去,仪门平时紧闭,只有帝王大典、迎接圣旨、重大祭祀或喜庆活动时,方才在鸣炮声中徐徐开启。
封建社会里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这样建造,是一种等级地位的象征。
孟府大堂位于第二进院落,为孟府的主体建筑,建在仪门北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之上。
大堂面阔五楹,明镜高悬,正大光明,是孟子嫡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、接待官员、处理公文、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。
大堂台前甬道两侧,有两棵数百年遮天蔽日的古桧,几丛亭亭玉立的翠竹,给人一种幽深雅静的感觉。
大堂内正中,是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,内设公案,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、签筒、印盒。暖阁两侧陈列着肃静、回避、伞、扇、旗、锣等各种执事和世袭翰林、五经博士等红底贴金大字的官衔牌,以及黑红棍、皮鞭等刑具。
大堂外,露台的东南角,设置有日晷;西南角,设置有嘉量。这里完全是仿效皇宫的格式,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。
大堂西侧见山堂前有一玲珑精美的太湖石。一面刻有清代金石学家阮元手书诗,一面刻有清代书法家、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的手书诗文。
大堂之后是孟府的内宅部分。有一禁门,也就是内宅门,与外界相隔。古代时,这个门戒备森严,一般人不得擅自入内。
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上房院,又名世恩堂院。主建筑世恩堂,面阔五楹,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处。
东西两侧,各有配房三楹,典型的四合院建筑,恬静幽雅,古朴别致,是孟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。
世恩堂后为赐书楼,位于内宅的第二进院落,是两层楼房,每层3间,前后出厦,硬山式典型明代建筑,是存放皇帝钦赐墨宝、圣旨、诰封、古籍文献和家族档案的地方。
赐书楼后为五进院,也叫后上房院。有正房九楹,东西配房各三楹,是孟氏亲族居住的地方。
西跨院是孟子七十三代嫡孙孟庆堂居住的地方,是一组古老的四合院。
清道光年间,孟子第70代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曾在这里办学,招收孟氏后裔子弟学习,称三迁书院,后来逐渐荒废。
孟氏小学楼创建于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,招收孟氏后裔入学,当时授课内容只读《孟子》,新课程有国语、算术、常识,均采用当时小学课本。
邹城政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传播孟子儒学思想,如今在孟府设立了习儒馆。
习儒馆是山东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。每年都有很多各界人士、中小学生在这里进行修学活动,聆听专家学者传授儒家文化,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,领略儒家文化中的谋事、做人、为政之道。


相关范文
- ·“三孟”收集记之五
- ·提请收集、调取证据申请书
- ·面试前如何收集企业资料与信息
- 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环境保护经验材
- ·关于茶的诗句收集
- ·龙年春节祝福短信最新收集版
- ·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活动方案
- ·张伯驹变卖家产收集国宝
- ·政协委员学习心得 政协委员
- ·两会学习心得—解决“三农”问题还须从
- ·面试要领拾零——“三要”、“三不要”
- ·把好“三关” 落实“三到位” 认真做
- ·两会学习心得—解决“三农”问题还须从
- ·“三信”活动心得体会:坚持“三信”理
- ·实践“三个代表”,把握本职定位,努力
- ·《大长今》励志启示之四:要象对待神一
- 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之四
- ·传统婚俗之四——择吉篇
- ·机关效能建设演讲材料之四
- ·圣诞节爱情祝福语之四
- ·青的故事(之四)
- ·〝抽筋鬼〞的幽默故事【之四】一坛机巴
- ·相亲之四大尴尬
- ·围查计生(之四)
- ·思念(之四)
- ·读词之四黄庭坚<水调歌
- ·四季歌之四-冬之颂
- ·围墙里的爱情(之四)
- ·《那个时代之四》草稿篇
- ·月下生活一束之四〈盼〉
- ·于宁情书之四